欢迎访问宝鸡市房地产业协会网站

您的位置:

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行业资讯


从“两集中”首轮土拍看土地市场发展趋势

[ 发布:宝鸡市房地产业协会 | 来源:腾讯房产 | 发布时间:2021-06-29 | 浏览:992

]

导读

二、三轮土拍机会更多,但紧调控背景下高价拿地仍需谨慎。

◎ 研究员 / 谢杨春、马千里、吴嘉茗、邱娟、周奇

作为2021年房地产行业的新生事物,“集中供地”从根本上改变了试点城市土地市场的运行逻辑。22个试点城市由此进入了土地市场的发展新阶段,企业拿地逻辑、策略、竞争格局也由此改变。至6月末,首轮集中供地土拍均已结束,新阶段下土地市场的特征和走向逐渐明朗,为此,本文分别从供给侧管控、市场特征、企业竞争等角度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,对土拍节奏、土拍规则、市场热度、成本变化、拿地方式、城市偏好等方面进行细化研究,以期为房企接下来的拿地决策提供参考性建议。

01

楼地市热度持续升温

“三稳”背景下

“两集中”新政稳步落地

为了提振市场,多地在2020年上半年放宽拿地门槛,供应了大量优质用地,导致土地市场热度骤然升温,尤其是重点一二线及长三角、大湾区的三四线城市,高溢价成交或封顶自持(配建)现象屡见不鲜,热度也一直延续至2021年初。这些热点城市的楼市热度同样也居高不下,上海、深圳、广州等城市房价同比涨幅持续领先,造成市场情绪出现较大的波动。为了稳定市场发展,继三条红线、房贷集中度管理之后,土地市场改革——“两集中”供地新政也重磅出台,从根本的供应端入手,要求热点城市加大土地供应,控制地市热度,稳定市场发展。

1、 行业发展走出疫情阴霾,2021年初房价、地价上行趋势强烈

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,2020年初国内信贷环境较为宽松,房企融资难度较2019年下半年明显降低。与此同时,各城市优质用地供应开闸,极大刺激了房企拿地积极性,地市热度迅速上升,年中地价甚至一度逼近3000元/平方米历史高点。就2020年全年来看,全国土地市场成交建筑面积28.7亿平方米,较2019年同期上涨了7%,平均地价更是再创历史新高,同比上涨8%至2591元/平方米,土地市场热度明显高于2019年。

虽然2020年下半年多城密集出台调控政策,但市场热度上涨惯性仍在。就2021年初土地市场表现情况来看,在热点二、三线城市大量优质土地高溢价成交的带动下,上半年整体溢价率增至17%,同环比均呈上涨趋势。尤其是4月份,溢价率一度增至24%,到了5、6月份,多城土拍规则升级,限地价措施逐渐跟进,溢价率逐渐回落,6月份又降至12%。

地市热度的走高也刺激了购房需求释放,楼市热度随之升温。2020年全国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上升3.2%,平均房价更是首度突破1万元/平方米,均创下历史新高。

进入2021年,房地产市场仍然保持着极高的活力。前5月,商品住宅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增长近4成,成交金额同比涨幅更是高达56.5%,楼市热度仍然居高不下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,就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70城房价数据来看,5月份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涨幅达6%,二线城市新建住宅成交均价同比涨幅也达到了5%,均明显高于三线城市。

2、集中供地叠加银行放贷、房企融资双侧管控,行业进入发展新阶段(略)

3、企业投资策略需重新调整,前融难度增加下合作开发能力将更为重要(略)

2

近郊新城为重点城市供地主力

稳预期下双限拍地模式成多城首选

作为土地供应端的新规则,22城的土地供应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,除了单次供应规模增加之外,土拍规则亦是在“紧调控”的背景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。接下来,我们将从供地规模、区域分布、时点安排及土拍规则四个方面对22个城市首轮集中供应地块进行分析。

1、供地规模:首批供应量平均低于年计划三成,深厦供应节奏最慢(略)

2、供地区域:首轮供地多向近郊新城倾斜,仅成渝两地中心城区供地比例较高(略)

3、时点安排:5月为首轮集中拍地高峰期,企业评测、前融压力骤升

从拍地时间安排来看,22城首场集中土拍开拍时间都集中在4月中旬到6月,其中5月成为重点城市集中土拍的高峰期,有11个城市在当月开启首场集中土拍。上海、武汉则“完美避开”高峰期,由于推地时间较晚,首场拍地开场时间也最晚。而在公告和拍地时间间隔方面,大部分城市间隔时间都在25天以上,给房企留下了较为充裕的安排时间,其中北京、南京、天津的间隔时间更是在40天以上,是22城中间隔时间最长的城市。

不过,考虑到在高峰期有多个城市集中拍地,对企业的前融和地块评测仍提出了不小的挑战。以首轮集中拍地高峰期为例,共有11个城市在5月份开拍,包括房企重点布局的杭州、南京、宁波、天津等诸多城市。加之这些城市地块数量较多,如杭州首轮供应了47宗宅地,企业投拓部门大多需要在一个月内完成这些地块的测评,压力较此前骤升。二三批次拍地的高峰期集中在8月和11月,其中三批次供地可能有15个城市将在11月开启第三场土拍,企业拿地前的准备时间更加紧张,地块评测和前融压力也会明显增加。

4、土拍规则:“双限”模式为多城拍地首选,“严调控”下土拍规则预计进一步升级(略)

3

重点城市首轮集中土拍热度不减

热点城市盈利空间继续收窄

随着上海、武汉两城完成首批集中供地结束,22个重点城市首轮集中供地土拍均已结束,新阶段下土地市场的特征和走向逐渐明朗。本节将从首批集中拍地城市的市场热度、地价水平、盈利空间变化等多角度进行系统剖析,并对波及的非重点城市的市场以及政策变化进行梳理和分析,以期为房企接下来的拿地决策提供参考性建议。

1、成交热度:热度分化成为常态,各地高溢价与流拍互现

两集中新政之下,各地市场表现不一,但热度分化成为常态,一方面,高溢价地块频频涌现,典型如重庆,由于不限价,溢价率水平居于最高位,高达43%,22宗地成交溢价率超过50%,占成交地块的48%,其中招商蛇口竞得的沙坪坝区西永组团Ah标准分区商住地溢价率更是高达130%。另外,斩获首批集中供地出让金榜首的杭州市场热度也居高不下,57宗涉宅地中有40余宗溢价封顶并转入竞报自持比例,部分地块自持比例竟然高达40%,近20个板块创下地价新高,市场热度持续高涨。

除重庆、杭州两城以外,首批集中出让地块较少的厦门、深圳市场热度也居高不下,两城整体溢价率均在30%左右,以厦门为例,5宗地块均成功出让,其中湖里、思明地块、集美地块均竞拍到达上限价格,进入竞配建阶段,最终湖里和思明地块分别被建发、国贸&中海竞得,加上竞配建,两地隐形楼面价都超过了6万元/㎡之间,实际溢价率也均超过55%,房企竞争异常激烈。

相比之下,长春、天津、青岛等北方城市市场热度相对较低,尤其是青岛,溢价率仅有2%。与低溢价率如影随形的还有较高的流拍率,譬如长春50宗涉宅地,有10宗撤牌、2宗流拍,流拍率达24%,是重点城市首轮土拍中流拍率最高的城市。不仅如此,长春日前已完成第二轮集中出让,流拍率更是高达38%,超九成地块底价成交,市场再度遇冷。

2、地价变化:地价水平仍在稳步上涨,长沙、重庆单价纪录再度刷新

从22个已经完成首批集中土拍城市的地价水平来看,和2020年全年涉宅地价格相比,22个重点城市中仅有福州、苏州、广州、长春、杭州和深圳等少数城市成交地价不及去年水平,其余城市地价上涨表现依旧突出,尤其是合肥,地价涨幅居首,高达52%;其首批集中出让的12宗宅地中有4宗进入到竞配建阶段,另外8宗都触及最高配建面积,进入摇号阶段;尤其是滨湖区02号地块的摇号,43家房企全部都选择参与,房企竞拍过程十分激烈。涨幅居于第二位的则是不限价的重庆,由于出让地块多为低容积率且区位优越的宅地,因此成交楼面价相对较高,在已成交地块中有22宗楼板价破万,其中两江新区中央公园地块更是刷新了重庆历史成交宅地单价纪录,平均地价水平较2020年明显上涨。居于第三位的则是郑州,由于北龙湖等热点板块成交了多宗高价地块,使得郑州首批集中供地地价较2020年明显上涨,涨幅高达46%。

除上述三城外,厦门、天津、宁波等城市的地价也有明显上涨,涨幅均超30%。尤其是厦门,在岛内两宗优质地块的助力之下,地价也明显上升,5宗地平均楼板价达35823元/平方米,均价已经超越了一线四城中的任何一城。

当然,一线城市平均地价较低除了优质地块供应比重相对较少以外,还受到限价因素的影响。以上海为例,由于上海首轮土拍竞价环节设置中止价、最高报价和一次性书面报价,从源头上杜绝了高溢价的可能性,31宗涉宅地块(不含安置房、租赁住房)的平均溢价率仅有5%,地价得到有效控制。

为了更有针对性,我们从近期集中供地的城市中挑选出楼板价最高的地块,将其价格与其地王楼板价相比,结果发现:

第一,仅有长沙、重庆两城诞生新的单价地王,尤其是长沙,天心区南湖新城048号商住地,楼面价达14157元/平方米,较长沙宅地历史最高单价高出53%,刷新了下长沙土拍史上楼面价新高。重庆由于不限价,土地价格也是明显上涨,与以往地王多集中在观音桥不同,新晋地王位于中央公园板块,由保利以25亿元的总价拿下,楼板价高达15711元/平方米较年初卓越地王楼板价高出10%,市场热度居高不下。

第二,青岛、杭州、无锡与历史最高楼板价基本持平。以青岛为例,本次集中供地质量均不佳,市场表现相对平稳。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整体表现不佳,但与以往相比,已经有明显改观,市北区开平路45号的地块已经触及最高限价,通过线下竞自持,最终被绿城中国以楼板价17000元/㎡+自持商品住宅建面2156.9㎡拿下了该地块,成为市北“新地王”。

第三,北京、上海、沈阳、长春、广州、福州等城市较最高楼板价大幅下滑,究其原因,一方面这些城市首批集中供地质量欠佳,缺乏中心城区的优质土块,譬如广州,楼板价最高的地块是位于白云区金沙洲AB3701008地块,楼板价仅有28787元/平方米,较广州历史最高楼板价低了44%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楼市相对萧条的长春和沈阳地价降幅最大,两城均位于人口外流比较严重的东北三省,人口的外流严重影响了购房需求基本面。近期公布的“七普”人口数据显示,2020年长春常住人口906.7万人,较2010年增量仅有30万人,这一数据在二线城市处于垫底位置(仅高于西宁和哈尔滨);并且增长的这部分人群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省内三四线城市,购买力也相对疲软,因此房地产市场表现不及人口大量流入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,流拍和底价成交成为常态,楼板价大幅下滑也在意料之中。

3、盈利空间:热点城市盈利空间继续收窄,无锡、厦门整体地房比超80%(略)

4、波及影响:集中供地促长三角县市地价屡创新高,多城加入调控行列(略)

4

规模房企在集中供地中率先”抢跑“

TOP30房企斩获四成地块

1、拿地规模:龙头房企、国企央企表现突出,深耕型企业凸显成本优势(略)

2、拿地方式:联合拿地更为常见,集中供地下合作能力愈发重要(略)

3、城市选择:华润、融创布局广泛,滨江、越秀持续深耕(略)

5

总结与展望

二、三轮土拍机会更多

紧调控背景下高价拿地仍需谨慎

随着6月29日武汉最后一宗首批集中土拍地块成交,至此22个重点城市首批次集中供地均已完成。从土拍热度来看,除了长春、青岛等少数城市整体热度较低外,大部分城市首轮集中拍地市场热度均延续高位。结合供地计划来看,大部重点分城市在首次集中供地偏保守,在取得集中拍地有相关经验之后,预计第二、三次集中出让地块的体量较第一次有所增加,供地节奏将明显加快,尤其是土拍细则调整之下,中小房企的拿地机会也会增加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重点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性,优质地块依然是房企竞相追逐的“香饽饽”,即使在调控收紧的背景之下,房企参拍热情依然较高,拿地成本很有可能被追高,这种情况之下房企拿地势必要保持谨慎,避免后期利润空间或现金流不足的风险。

1、土拍细则仍在持续变化,为中小房企带来更多拿地机会

就土拍规则来看,22城中除重庆、武汉土拍规则比较宽松外,其余城市均对此次土地出让做出了多重限制。譬如,继苏州之后,上海首轮集中拍地也采取“限价+一次性报价”的竞拍规则,一方面,设置了10%的溢价上限,企业拍地“近均价者”得,地价将被锁定在相对理性范围,这样的规则如果延伸至其余城市,那么中小房企也有更多的机会拿地。

另一方面,“防围标”限制也在持续升级,本轮上海土拍规定,直至项目竣工并首次确权前,参与此次土拍的企业均不可与竞得人合作开发,让中小企业看到了更多拿地就会。考虑到房地产“房住不炒”、“三稳”主线仍在持续推进,接下来或有更多高热城市效仿上海、苏州跟进类似新政,接下来建议中小房企可重点关注这类城市的拿地机会。

2、集中供地名单持续扩容,“紧调控”+“宽供应”下地市热度有望得到控制(略)

3、下半年典型城市供地量大质优,建议关注第二、三轮拿地机会(略)

-END-

克而瑞青岛

汇聚楼市信息,

大数据论道楼市,

就在克而瑞青岛。